“曲頌新時代戲韻滿獅城”滄州市首屆精品戲曲匯演活動成功舉辦
在社區疫情防控點上,值班值守、發放愛心盒飯……社區各族居民心連心、手牽手,深入社區參與疫情防控誌願服務,隨處可見暖心的鏡頭。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民族團結一家親”。
民族團結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回族居民馬成和告訴我們,他和小區的居民是如何從陌生人到親如一家,互幫互助的;藏族居民姚誌秀講述,她義務參加巾幗誌願者服務,還定期為社區有舞蹈愛好的婦女開設藏舞學習課;藏族老黨員吳生秀講述這幾年裏她是如何利用退休時間幫助和支持社區各族群眾的,她從心裏深深感謝黨對她的培養,盡可能多地去幫助“近鄰”們,以回報黨的恩情。在這個“大家庭”裏,鄰裏之間暖心的故事還有很多。“張奶奶,今天的義診活動有理發誌願服務,待會您就下來,我幫你排個位置。
”“李大爺,最近休息的好不好?你們家樓上再沒吵著吧……”隨著化隆路社區網格化管理不斷優化,居民互幫互助蔚然成風:“紅馬甲”誌願服務隊、巾幗誌願者服務隊、青年誌願者服務隊通過開展宣傳、谘詢、聯絡、幫扶、文娛等各種活動,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麵,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形成了各族居民團結共處的和諧氛圍,把“民族團結一家親”理念轉化為日常行為。今年1月,化隆路社區成為海東市首批掛牌的“石榴籽家園”社區之一。
“我們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加強民族團結宣傳工作,把黨的民族政策和惠民利民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努力提升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康青山說。盼著回京,一盼就是8個月。
那段時間,安澤懂得了第二種鄉愁:“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想念,但隻能耐心等待。我在裏加找到一家中國人開的茶樓打工,以此方式和中國保持聯係,也為了有機會和老板說說中國話。
”那段時間,讓安澤的爸爸媽媽很難忘,不隻是因為能吃到女兒做的紅燒肉、垮燉魚,更是這麽多年來,一家人難得的團聚時刻。文化交流“未曾謀麵的網友也在詢問關於中國的故事”和“行萬裏路”的行走不同,“讀萬卷書”的博士學術生涯比她想象的艱難。
(作者:凡人二重唱)